时间:2018-01-24 19:08:05
在发生合同争议的时候,当事人应该尽可能通过协商或者是通过第三方协商解决。如果当事人不愿意进行协商、调节的,或者是协商、调节不成功的,可以按照合同当中的仲裁条款或者是事后达成书面的仲裁协议,提交到中国的仲裁机构或者是其他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当事人没有在合同当中签订仲裁条款,之后也没有达成书面的仲裁协议,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处理涉外经济合同争议的实体法适用的情况。
当事人签订合同的时候或者是发生争议之后,对于合同当中适用的法院已经有了选择,人民法院在进行审理的此项合同纠纷案件的时候,应该以当事人选择的法院为依据。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可以是中国的法律,也可以是其他地区的法律。但是当事人选择必须要经过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是明示。在中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合同,必须要经过人民法院,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的外国法律合同的条款无效。如果当事人没有选择合同所适用的法律的时候,对于下列涉外经济合同,涉外法院按照最密切的联系的原则确定所适用的法律,在一般的情况下: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的合同签订的时候卖方营业所在地的法律。如果合同是买方经营所在地的谈判签订,或者是合同主要是按照买方确定的条件并按照买方发出的招标签订方,或者是合同当中明确的固定卖方需要在买方所经营的履行地交货的义务,适用的合同签订买方营业所在地的法律有:
1、当事人有以上的营业所的,应该与合同有最密切的关系的营业所为准。当事人没有经营场所,以他的住所为准。
2、我国缔结或者是参加的国际条约,如果和涉外经济合同法或者是我国其他和涉外经济合同有关的法律不同的规定,适用的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3、应该在适当的适用我国法律的情况下,如果我国的法律对于合同当事人的争议问题作出规定,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4、在适用的法律为外国法律的时候,如果使用该外国的法律违反了我国的法律基本原则和我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则不予适用的,而应适用我国相应的法律。
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
货物买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是申请仲裁的时间是4年,就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是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的日期开始算起。其他的涉外经济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是仲裁的期限由法律另行规定。